南歌
8月6日至7日,连续三场少儿曲艺展演活动在安源大剧院上演,12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场场爆满,“抢不到票”的遗憾充斥网络社交圈。8月8日下午,一场走进安源镇迎凤社区的文艺志愿活动再次挤爆现场,不少观众只能在门外和过道上翘首观看、侧耳倾听。
如果再联想近期“赣超”萍乡主场的抢票热潮、上栗烟火晚会观众动辄数以万计的场面、市文联主办的“小剧场·诗生活”系列活动场场满座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萍乡市民对文化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渴望,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持续旺盛。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进村、下乡的文化活动,一些投入不小的文艺演出陷入过“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一方面要投入资金组织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组织观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现在资讯发达了,一部手机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文化精品,群众不再需要送文化活动到身边。
是老百姓不需要文化活动了吗?显然不是。笔者认为,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看我们提供的文化服务是否贴近老百姓、受老百姓欢迎。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叫好又叫座的问题,从组织者到表演者,真正用心、真情奉献,打造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好作品提供给群众。与此同时,活动组织者不能坐在办公室凭想象来做文化服务,从活动的策划到实施,从时间选择到形式呈现,不靠拍脑袋、不靠抄作业,而要专注于做有萍乡特色、有助于地方文化发展且符合萍乡实际的文化活动。
群众不是不喜欢文化活动,而是不喜欢低质效的文化活动。因此,必须尽可能选择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家而不是自吹自擂的小圈子艺术家去为群众表演、服务,精心打磨每一个文化产品,让文化活动上档次、高质量。
只有提供了真正的好作品、高质量的好活动,才能实现由摊派票到抢票,从组织观众到座无虚席,让文化活动更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