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成人减重门诊 李琼
脾是身体的“营养中转站”,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能量。脾一旦虚弱,运化不力,营养非但没变成气血,反而成了痰湿脂肪囤积起来。今天,我们就深入聊聊如何通过食疗,从根本上健脾养胃,让减重事半功倍,同时养出红润好气色。
深度自测
你的脾,发出“求救信号”了吗?脾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会通过以下信号提醒你:
1.看体型:肥胖,尤其是腹部松弛、软绵绵的“虚胖”,肌肉无力,体型浮肿。
2.察精神:容易疲劳,总感觉昏昏沉沉、身体沉重,像穿着湿衣服一样,饭后困意来袭,无法抵挡。
3.观消化:食欲不振,或吃一点点就腹胀,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冲不干净。
4.望面色:面色萎黄或苍白,缺乏红润光泽,眼袋明显,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
如果以上症状您符合多条,那么,“健脾祛湿”就是您健康减重的核心钥匙。
食疗精粹
针对脾虚及伴随的不同症状,我们为您精选了3款家常养生汤,方便您对症选择。
(一)基础万能方:四神健脾汤
健脾固本,祛湿基础款。这款汤性质非常平和,如同为脾胃请来4位“神仙”协同作战,是健脾祛湿的“基础底方”。
【对症】
适合大多数脾虚湿盛者,作为日常基础调理。
【配方】
莲子、芡实、山药(干)、茯苓各15至20克。
【功效解析】
1.山药:健脾益肺固肾,是平补脾胃的“主力军”。
2.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让“心神”安定以助脾运。
3.芡实:健脾祛湿,固肾涩精,能有效收住并排掉体内“废水”。
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是祛湿的“核心力量”。
【做法】
将4种食材洗净,提前浸泡1小时;可搭配猪肚(健脾佳品)或排骨500克,焯水后一同放入汤锅;加入足量清水、生姜3片,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至2小时;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为主,食材也可食用)
(二)强力祛湿方:冬瓜薏米老鸭汤
清热利湿,消水肿利器。如果你不仅脾虚,湿气还很重,感觉身体沉重、水肿明显,这款汤尤为适合。
【对症】
脾虚湿重,尤其适合夏季或体内有湿热者(如口干、苦,舌苔黄腻)。
【配方】
带皮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鸭半只、陈皮1瓣。
【功效解析】
1.冬瓜(带皮):利水消肿效果更佳,能有效消除身体水肿。
2.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是祛湿界的“明星食材”。
3.老鸭:性凉,滋阴补虚,清热利水,适合虚不受补或易上火的人群。
4.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让补而不滞。
【做法】
1.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老鸭焯水沥干。冬瓜切块。
2.将老鸭、薏米、陈皮、姜片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
3.放入冬瓜块,继续煲30至40分钟至冬瓜透明软烂。
4.加盐调味。(冬瓜和汤是祛湿精华,一定要吃)
(三)温补气血方:山药黄芪鸡汤
补气养血,改善面色萎黄。对于脾虚日久导致气血两虚(乏力、面色差、畏寒)的人,这款汤能温补气血,从根源赋能脾胃。
【对症】
脾虚导致的气血不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脚不温。
【配方】
新鲜山药1根、黄芪20克、红枣5颗、母鸡半只、枸杞适量。
【功效解析】
1.黄芪:补气之王,能显著提升脾胃功能和身体能量。
2.山药/红枣: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是补气血的黄金搭档。
3.鸡肉:温中益气,填补虚损。
4.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做法】
1.鸡肉焯水。山药去皮切段。黄芪、红枣洗净。
2.除枸杞外,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煲1.5小时。
3.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最后加盐调味。(此汤温补,感冒发烧时不宜饮用)
生活巧思
健脾“组合拳”,融入日常见效快。除了汤饮,将以下小习惯融入生活,能为健脾效果加分:
1.细嚼慢咽:每口饭咀嚼20至30下,减轻脾胃负担,是最不花钱的健脾方。
2.避开“冷湿”:戒掉冷饮冰水,少吃甜腻生湿的蛋糕、奶茶,如同为脾胃撑起“保护伞”。
3.适当运动:散步、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强健肌肉(脾主肌肉)。
4.按摩腹部:每晚睡前,搓热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5至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