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幼儿园 刘雪茹 黎楚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运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期是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萌发与形成的关键时期,于此阶段开展适宜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萍乡被称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市第二幼儿园依托这一独特地域优势,开展了以安源红色文化为载体,以情感培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实践探索。
深化文化认知,构建系统化安源红色文化资源库
有效的教育实践始于对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市第二幼儿园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对安源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剖析。课题组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筛选、提炼出适宜其理解与接受的教育内容,初步构建了涵盖“安源红色故事汇”“安源红色歌谣汇”“安源红色电影(影像)汇”“安源红色书画汇”“萍乡红色景点汇”以及“安源乡土文化资源汇”等多维度的安源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材支撑与内容依托。
创设浸润环境,营造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场域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市第二幼儿园高度重视环境对幼儿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致力于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于楼梯、走廊精心创设了“安源知识我知道”“安源路线我来走”“安源故事我来讲”等主题墙面,运用儿童画、手工剪纸、泥塑、亲子作品等富有童趣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片段、英雄人物及标志性建筑。在班级环境方面,各班师幼共同创设了“我爱我的祖国”“先锋人物榜”“安源小英雄”等主题墙,并设置“爱国行为打卡墙”,鼓励幼儿用图画、照片记录自己的爱国小行动。语言区投放中国地图、国旗、国徽模型及安源红色文化绘本,让幼儿在操作与观察中增进对国家标识和家乡红色历史的认知。
融入一日生活,在常态活动中丰富红色情感体验
爱国主义教育贵在持之以恒,融入日常。市第二幼儿园坚持仪式教育。每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安排大班幼儿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述革命小故事,分享参观红色基地的见闻感受,在庄严的氛围中激发崇敬之情。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教师适时向幼儿介绍与国家发展相关的重大成就,如“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等,引导幼儿感受祖国强大。通过编排《闪闪的红星》等红色舞蹈、开展“红歌大家唱”等活动,让幼儿在艺术表现与审美体验中抒发情感。充分利用萍乡丰富的红色资源,定期组织中、大班幼儿走出园所,开展“走进红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在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迷彩小战士”军事拓展、“童心向党”文艺汇演等主题鲜明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深化对革命传统与爱国精神的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