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文 况雪
“这条路是我们村的进村路,用了这么多年有破损,很多村民都觉得应该修一修。现在这条路不但加宽了,还铺上了沥青,宽阔又平坦,大家都很满意。”近日,莲花县湖上乡小水村一位村民说。此次道路改建拓宽项目,让小水村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今年以来,湖上乡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推动干部全面下沉一线,深入推进“三单治理”模式,组织80余名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走察转办”活动,下沉一线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坚持开展敲门行动,变“民来访”为“我访民”。该乡党员干部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与群众深入交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梳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的老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
“叔叔,你好,我是你们这一片的包联干部,今天主要是了解一下你对乡里或村里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比如你对哪个政策不了解、哪些地方的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造、哪条水渠堵了需要疏通等。”今年以来,该乡总共收集村民诉求336件,其中已解决144件、转办159件、解释33件,切实为群众解决了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方面的需求,向群众解读了医保报销、慢性病证办理、产业奖补、低保申报等各类政策,向上成功申报民生项目10多个。同时,探索在民生项目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由村党组织引导部分有威望的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项目的监督。
通过召开“乡村夜会”“议事坪说事”等方式,积极开展夜访。该乡畅通信访机制,及时受理群众电话和网络诉求,健全信访运行机制,规范解决矛盾。按照“谁接待谁负责,全程跟踪督办”原则,建立“首办负责、领导督办、多方参与、定期回访”的工作模式,对民意诉求进行分类梳理,制定矛盾纠纷和困难诉求答复程序、办理程序、销号程序及反馈问题处理程序。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民生实事办在点子上。针对南村村民既想改善出行条件,又希望在家门口就业的诉求,乡、村两级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到280余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于今年7月启动项目建设。为确保项目既惠民又规范,村党组织专门召开党员大会,共同商议选定村民劳工库,明确用工报酬标准,让符合条件的村民优先参与施工。目前,该项目已完成3.1公里长、6米宽的道路路基平整工作,预计项目完工后可发放农民工工资100余万元。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乡、村两级提前谋划、快速响应。在今年上半年“敲门行动”中,南村村多位村民向包联干部反映,每到枯水期常出现用水量不足问题,洗菜、灌溉都受影响,希望能提前做好供水保障。接到诉求后,该乡立即联合村干部实地勘察水源地、排查供水管网,一方面由乡村两级牵头,通过自筹资金与对接县水利、农业等部门争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启动600吨蓄水池扩建项目;一方面组织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带头投工投劳,对原有老化漏水的供水管道进行更换、清理取水点淤泥。如今蓄水池已蓄满水,供水管网也全面升级,村民李大爷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笑着说:“干部把我们的‘担忧事’提前解决了,现在就算冬天枯水期来了,我们也不愁没水用,心里踏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