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晨
打造生态良好、集中连片、稳产高产、设施完备、有利于机械耕种的高标准农田近5万亩,培训水稻育种专业农民1000余名……在我市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如今的湘东区种业产业发展尽显生机活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是农业生产,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离不开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支持。
2023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66.93亿元,本外币存贷款总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各项贷款余额达1836.75亿元,存贷比达88.52%,新增直接融资141.95亿元,保费收入达38.91亿元……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全市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萍乡篇章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精准滴灌 服务实体经济
日前,在萍乡市迪尔化工填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忙碌作业,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订单。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该公司差点因资金短缺与这笔订单失之交臂,我市出台的系列金融惠企政策,在此时为公司履行订单生产打了一剂“强心针”。在我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公司获批一笔2500万元的贷款,增添了其完成大订单生产的信心。
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我市金融工作主线。为进一步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我市出台了《萍乡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现融资担保体系市县全覆盖,注册资本金达18.2亿元,直保余额65.23亿元;加大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99.22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0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今,我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6%下降至4.67%,为小微企业节省融资成本1.7亿元,企业融资成本为历史最低。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若干措施》,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筑牢防线 营造良好生态
“一行一策”推进中小银行机构改革化险工作,采取不良贷款资产收购、公职人员信贷违约治理、司法清收等措施,积极助力中小银行机构脱离高风险金融机构行列……
防控风险是我市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市切实强化“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金融监管,压紧压实银行机构主体责任,健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优化完善管理流程、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确保资金“贷得出、管得好、收得回”,截至202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扫楼清街盯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亮剑行动”,建立处非金融网格员机制,积极构建网格化宣传阵地,制定《萍乡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积极推动重点案件处置工作,2023年非法集资案件数、参与人数和金额实现“三下降”,风险化解取得实效,全市金融风险防控态势整体平稳有序。
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在湘东区试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创新建立“信用联合评定+联合应用+联合宣教”工作机制,对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内的586户主体进行全覆盖信用评定,对于信用评价良好的涉农主体,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手续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工作机制的变化,是我市不断强化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金融改革是我市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萍乡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新增3家在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在辅企业达到5家,上市基础不断筑牢;打造全省首个以工业碳账户为特色的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为转型金融项目库内66个项目和企业贷款10.48亿元;探索信用园区体系建设,以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为切入点、征信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信息数据赋能金融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因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难题,有效提升工业园区企业竞争能力和融资获贷水平;积极拓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
深耕细作谋发展,奋楫阔步开新局。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我市用金融“活水”浇灌发展沃土,着力构建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